明末清初,來台拓墾之先民,大部分來自閩南、粵東。所以台灣傳統建築為閩、粵系;屬於南系的中國建築,雖然與代表中國建築之北式宮殿式建築有異,但兩者之寺廟建築之殿宇均蓋在基壇上。結構、布局都講究對稱之美,主殿與配殿亦有高低之限制等,是我國建築體系之特徵,與儒家文化息息相關。

台灣西部河流均為東西向,致早期南北之陸上交通不便,必須靠船隻往來。傳統建築之材料以就地取材之土角為多,較講究廟宇或宅地之石材、磚瓦、杉木都運自閩南,匠師亦請唐山師傅。為防潮濕避免土角之損壞及節省昂貴之紅磚,連霧峰林宅之宮保第與淡水鄞山寺之正面也用斗砌法牆壁,是最典型台灣傳統建築之一大特色

而台灣的廟宇主要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壇-本為用祭天地之處,如天壇、地壇,以本土築高台 而成。清代臺灣有不少社稷壇、山川壇、厲壇或風雲雨壇,今皆不存。現在稱為天公壇者,已非高台 形成,如臺南天公壇。

廟-古時多指宗廟,如太廟、文廟、武廟亦用之。並與祠合稱祠廟。

武廟

寺-原指官舍,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僧人所居之所才稱為寺。臺灣只要冠以寺 為名者,均為佛寺,如龍山寺、寶藏寺。

觀-本指宮殿之高大門闕,後專指道士之居所,稱為道觀。彰化城內的元清觀 是臺灣建築最宏偉的道觀。

殿-高大的帝王居所或供佛祀神屋宇為殿,在一組建築群中,最重要且高大者,如佛寺的大雄寶殿,孔廟的大殿。臺南有北極殿

祠-祠多指祭祀祖宗或先賢之建築,如宗祠、祖祠等。臺灣的祠用得很廣,孔 廟裡有崇聖祠及名宦祠。彰化現仍有一座節孝祠。

堂-指正室而言,一組建築居中之處,如民宅裡的祖堂。又與殿並稱為殿堂。台灣寺廟用堂名的亦不少,如台南擇賢堂報恩堂 等,齋堂喜用之。

宮-王者所居謂之宮,轉為祀神處時,凡神格在帝后或王爺級,皆可冠上宮。如台北保安宮北港朝天宮 或一般的人天后宮 。(9)亭-原指一種讓人停集休息之建築,轉用為寺廟名稱,台灣多用於佛教寺廟,如觀音 亭。

廳-堂屋也稱為廳,台灣用得少,台南有關帝廳。祀武將者多用之。

府-古時所居曰府,府第並稱。台灣以王爺廟代天府最普遍。

院-古時稱官廨,轉用為書院、寺院。台灣多用於佛寺齋堂,如新竹淨業院、仁德靜修禪院

庵-原指結草為屋,轉用於僧尼奉佛屋舍。如各地的地藏庵,獅頭山海會庵萬佛庵

館-古時指客舍或宏屋,鹿港金門 館及馬公的銅山 館、提標館除了供奉神明,亦兼為會館用。

巖-凡是以山窟為寺廟者,或位於山崖處據險而築皆可冠以巖。如台北泰山巖 、彰化花壇虎山巖。另外尚有冠以山或洞者,如獅頭山 靈霞洞水濂洞

至於以上這些廟宇盡管外表不盡相同,但是在廟宇的屋頂的結構上有很多的共通點,只是每間廟宇上方的裝飾會依照關於他們廟中主神的傳說或典故去做造型上的變化。譬如同樣都是懸山式建築的孔廟大成坊屋脊所採用的是燕子尾巴的造型,他的典故是來自主神孔子曾經把一隻神似燕子猛禽教化成為善獸,所以當初建廟時就把屋脊的尾巴做成燕尾的造型,用來證明孔子有教無類的高尚品德。由於這個傳說只有發生在孔子身上,所ˋ以除了孔廟之外其餘的懸山頂廟宇並不會由燕尾造型的屋脊。